GO Blog | EF Blog Taiwan
EF Education First最新旅遊、語言課程和海外文化資訊
Menu索取免費簡章

EF學生心得:德國碩士先修Jade 成功申請德國碩士|德國升學、德國留學

24 歲勇敢大轉彎!Jade 的德國碩士先修課程之路
EF學生心得:德國碩士先修Jade 成功申請德國碩士|德國升學、德國留學

24 歲,從銀行辭職去德國:Jade 的德國碩士先修之路

在台灣,很多人心中的「理想軌跡」大概長這樣:大學畢業 → 找一份穩定工作 → 認真存錢 → 也許再看看要不要讀個在職碩士。

Jade 一開始也是走在這條路上。她大學讀英國文學,畢業後進入銀行上班,工作穩定、薪水不差、生活步調看起來也都「正常」,只是心裡那個「想出國讀書」的小小聲音,一直沒有完全消失。

曾經錯過的交換機會,變成埋在心裡的遺憾

大學時期,其實 Jade 原本有機會參加交換計畫,但剛好遇上疫情最嚴重的那幾年,交換名額被取消,只能作罷。

那時候她也在談戀愛,加上剛畢業就順利找到一份銀行的工作,她告訴自己:

「那就先工作吧,先存點錢、先把生活穩定下來。」

直到後來,銀行內部開始有一些改革與變動,讓她第一次問自己:「如果我繼續待下去,五年後、十年後的我,會是什麼模樣?」

就在那段猶豫期,一個轉機出現了。

改變人生的一張機票:第一次認真看見「德國」

真正讓 Jade 抬頭看向「德國」,是一趟朋友隨口邀約的旅行。

朋友的妹妹當時正在德國交換,對她說:「你要不要來看看?住宿可以一起住,會省很多。」
這句話,讓她第一次認真查起了德國:教育制度、學費、生活成本、留學生環境……也讓她踏上德國幾個城市,實際走了一圈。

她發現:

  • 德國公立大學免學費,對留學生相對友善

  • 生活成本雖不算超低,但以歐洲大國來說仍然具有吸引力

  • 城市氛圍與生活節奏,跟她想像中「只剩埋頭工作的人生」很不一樣

回到台灣後,她鼓起勇氣跟家人提這件事。出乎她意料,爸爸很爽快地說了一句:

「那就去吧。」

家人其實早就知道她一直有出國夢,只是中間被疫情、感情、工作暫停了一下,現在,反而是個重新出發的機會。

為什麼先去語言學校?Jade 的「試水溫計畫」

很多人聽到「德國碩士」會直接聯想到:德文很難、德國課太硬、壓力很大。Jade 也知道這一點,所以她沒有一開始就衝去念碩士。

她選擇先透過 EF 慕尼黑語言學校,安排一段語言課程,當作試水溫。

「語言,真的要在當地學。」

Jade 在台灣念了多年英文,甚至大學主修英文,但她很誠實地說:

「我在台灣學了十幾年英文,程度其實不一定比在國外待一年的人好。」

所以,到了德國,她很明確地告訴自己:
既然目標是德國大學,那德文就一定要在當地學。

EF 慕尼黑語言學校裡,她發現幾件事:

  • 德文雖然聽起來不浪漫、也不「柔軟」,
    但對她來說,其實比英文「規則清楚」,反而更有成就感

  • 課堂上同學來自各國,每個人問的問題都不一樣,會逼你重新思考那些「本來以為理所當然」的文法

  • 每天都在用德文、聽德文、被迫開口說,進步速度遠超過她預期

同時,她也慢慢愛上慕尼黑這座城市——安全、生活品質好、週末搭上德國票就能去不同城市與湖區走走,讓她第一次感覺「生活」和「學習」是可以放在一起的。

從「試試看」到「全力以赴」:決定報名德國碩士先修

語言課程告一段落後,真正的關鍵選擇來了:要不要再更往前一步,報名德國的 碩士先修課程

這一步,意味著:

  • 不只是學語言,而是要真正為「申請德國碩士」做準備

  • 生活時間不再只是「邊玩邊學」,而是進入高壓的備戰狀態

  • 必須更自律,面對大量的作業、考試與申請流程

在這個階段,EF 顧問 Rebecca 給了她一句她至今忘不了的話:

「如果你不是一個夠自律的人,我不建議你去德國。」

Jade 說,這句話其實有點嚇到她。
很多人以為顧問只會說:「想去就幫你辦。」
但 Rebecca 是先確認她的個性與準備好沒,再談後面的規劃。

Jade 回想自己一路以來雖然大學學分「有點水」,但她知道,只要決定做一件事,她是願意拼到底的那種人。
於是,她報名了 EF 的德國碩士先修課程。

先修班:真正進入「戰鬥模式」的開始

在先修班裡,課程節奏完全不同於一般語言課。

  • 白天上主課,穩固德文基礎

  • 其他時段是各種為「考德檢、申請學校」設計的訓練:

    • 考古題演練

    • 報告練習、口試模擬

    • 針對不同考試部份進行加強

她說,一旦進了先修班,心態會自動從「試水溫」切換到「作戰狀態」:

「這不是三個月、兩個月玩一玩就結束的事情,
而是將近一年的密集投入。你稍微鬆懈,差距就出來了。」

她也很真實地提到,有些同學一開始抱著「聽起來也沒那麼難」的心態,進了先修班後才發現跟不上,作業沒交、考試沒過,反而占用了老師很多時間與心力。

對她來說,這是一個很大的提醒——當你選擇了這條路,就要誠實面對自己的投入程度。

自律,是她給自己最大的承諾

在很多人眼裡,Jade 是那種「很自律」的類型,但她自己說,其實她也常常害怕、很焦慮。

她問過很多朋友一個問題:

「如果你現在有穩定工作,你會選擇繼續待在這份工作,
還是放棄一切出國兩三年,學新的東西?
但你不確定最後會不會成功。」

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:「我會選擇留下來。」

她不是沒被這些回答動搖過,也不是不怕。
她說:「到現在我還是常常怕爆。」
但最後,她選擇對自己的人生誠實——如果一直在意別人的選擇,她永遠都不會踏出去。

在實際的日常裡,她用很務實的方式訓練自己:

  • 讀書的時候,直接把手機關網路,塞到枕頭底下

  • 設定「一小時後才能看手機」,強迫自己在那一小時內專心

  • 告訴自己:既然機票、生活費都不便宜,那就要把這段時間用到值得

她笑說自己「把亞洲人拚命讀書的精神發揮到極致」,但這份拚命,也慢慢轉化成她面對未來的底氣。

在德國生活:除了讀書,也是重新認識「生活這件事」

除了課業,Jade 的德國日常也跟很多台灣學生想像得很不一樣。

她喜歡的部分

  • 禮拜天真正「整個城市都在休息」
    超市幾乎都關,不能洗衣服、不能吵鬧,整個城市安靜下來。她說,那種「街道都在慢下來」的感覺,是台灣很少感受得到的。

  • 德國人很重視自己的時間
    放假就是出門曬太陽、去湖邊、到戶外走走,不是躲在冷氣房裡逛百貨。

  • 生活品質帶來的安心感
    德國的交通、治安、公共空間,都讓她覺得舒適、安全,甚至連「在路邊講電話不用大吼」這件小事,都讓她覺得幸福。

她吐槽的部分

  • 德國麵包太硬,讓她懷疑人生

  • 想喝一杯冰咖啡,常常要繞路找連鎖咖啡店

  • 搭車時,有些人把鞋子直接放在座位上,讓她文化衝擊滿點

但整體來說,她還是非常喜歡在德國的生活。
喜歡到她已經決定:讀完碩士後,如果有機會,希望能留在德國工作一段時間。

從慕尼黑到波恩:下一站,繼續前進

語言學校、碩士先修課程、考試、申請學校……
這一切還沒正式畫下句點,Jade 就已經準備好下一步。

因為慕尼黑生活成本較高,她接下來會前往德國另一個城市波恩,繼續她的學業與生活。
她笑說自己是「要回地獄了」,但那語氣裡,其實有更多的是期待與決心。

給也在猶豫的人:Jade 想說的話

如果你現在:

  • 正在猶豫要不要出國讀碩士

  • 心裡有留學夢,但又被工作、年紀、家人期待卡住

  • 對德國、碩士先修課程有興趣,卻不確定自己撐不撐得住

Jade 會說兩件事:

  1. 先想清楚出發點,不要只是覺得「聽起來不錯」就衝。
    如果還在猶豫,可以像她一樣,從「語言學校」開始,先去當地試水溫、習慣環境,再決定要不要往碩士先修走。

  2. 德國不是「輕鬆玩一玩順便拿學位」的地方。
    德國的教育制度紮實、要求嚴格,
    他們看重的是你的底子、學分、實力,而不只是那張文憑。

    但如果你願意努力、自律,德國會非常欣賞這種投入,也會給你相對應的回報。

對 Jade 來說,24 歲不是晚起步,
而是她選擇誠實面對自己人生的時間點。

點擊這裡收聽完整Podcast

如果你也在想:

  • 我到底適不適合去德國?

  • 我的背景能不能申請德國碩士?

  • 我應該先語言學校,還是直接瞄準碩士先修?

歡迎直接與 EF 聯絡!顧問會提供你最專業的協助。

📩 留下你的 email,訂閱 GO Newsletter,掌握最新旅行、語言與文化趨勢!註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