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 個「騙過大腦」的學習祕訣,讓你更快掌握新語言
/)
學習一門新語言既有趣又充滿成就感,但有時候,我們的大腦卻像是在「唱反調」。
身為一個從零開始學會四種外語的人,我深知如何擺脫學習低潮,並讓你的語言進步加速。
以下是我最推薦的 3 個「騙過大腦」的技巧,讓你更快學會新語言!
1. 製造緊迫感(Create a Sense of Urgency)
常見的語言學習障礙是什麼?
沒時間。
在經過一天的工作或課業後,大腦已經吸收了大量資訊,可能完全不想再花額外精力學新語言。
那麼該怎麼辦?
加入實體或線上課程
參加一個有真人互動的課程(不管是線上、實體,甚至只是週末工作坊),有人和老師會讓你有責任感,並產生健康的壓力去持續學習。
追蹤並分享進度
錄下你的口說音檔或影片,或在社群媒體上分享你最新的文章、書信或喜歡的表達方式。
Twitter、Facebook 上有龐大的語言學習社群,能讓你獲得回饋和鼓勵。
讓目標語言無所不在
通勤時聽目標語言的音樂、週末看該語言的電影或 Netflix 劇集、早餐時讀雜誌,甚至用便利貼在家中貼上物品的名稱,讓你整天都在被動吸收詞彙。
目標: 讓大腦覺得「這門語言隨處可見、隨時都要用到」。
2. 讓學習變得「專屬於你」(Make Learning Personal)
大腦容易忘記沒有興趣或不重要的資訊,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總抱怨自己「記不住單字」。
解方: 讓你的大腦以為這些單字和你息息相關。
用自己的照片做單字卡
例如學「dog」時,不要只放一張狗的圖片,用你自家寵物的照片做單字卡,效果會更好。
使用 Quizlet、AnkiApp 等免費 App 就能輕鬆製作。
優先學與自己生活相關的詞
與其背長長的單字表,不如先學和你、家人、朋友有關的詞彙。例如先記住自己與親友的職業名稱,而不是所有職業清單。
盡早用新單字寫關於自己的內容
用新學的詞彙來描述自己的生活、想法和故事,而不是侷限於課本上的例句。教材只是起點,最終目標是能在真實情境中自然運用。
3. 重複學習,但要「有效重複」(Repeat Effectively)
有些人能背出整張動詞變化表,但要在對話中正確運用卻卡關。
原因是 重複本身並不等於有效記憶。
善用間隔重複法(Spaced Repetition)
多語者 Gabriel Wyner 在《Fluent Forever》中提到,與其死記硬背一次就丟,應該在不同時間間隔重複複習,尤其是在你快忘掉之前。
根據他的研究:「每天 30 分鐘,4 個月內可記住並保留 3600 張單字卡,準確率高達 90-95%。」
用圖片加強記憶
搜尋目標語言的詞彙圖片,或使用自己生活中的照片做單字卡(例如旅行照、家人照片),讓回憶與語言建立聯結。
學完馬上用
學到新單字後,立刻用它造至少 10 個不同的句子,或在對話中實際運用。
真實使用能加強理解,並讓記憶更牢固。
語言學習是一場馬拉松,透過以上 3 個「騙過大腦」的技巧,你可以讓自己在學習旅程中更輕鬆地保持動力與效率。當然,如果想要在短時間內大量接觸並使用目標語言,沉浸式的海外學習環境會是最佳捷徑。
延伸閱讀➤